imtoken钱包最新版本更新内容查询 安丘“一镇一业”兴农志|金冢子镇:“虫虫特工队”爬出千万级产业新路
发布日期:2025-09-11 20:22 点击次数:189
【开篇语】imtoken钱包最新版本更新内容查询
一镇一业,如何兴业?潍坊安丘用实践给出答案:因地制宜,特色发展。如今,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在安丘各镇拔节生长,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。《安丘“一镇一业”兴农志》系列报道正式启程,带您深入乡镇,探寻产业背后的创新密码与富民故事。
大众网记者 王帅 通讯员 马志超 宋鑫 潍坊报道
在潍坊安丘市金冢子镇,一种新的农业景象正在悄然形成。走进产业大棚,绿意扑面而来——茂密的大豆叶片间,一条条圆润翠绿的豆丹正在安静地啃食叶面。这种昔日让农户头疼的豆田害虫,如今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、助力村民增收的“虫虫特工队”,爬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千万级产业新路。
找准特色产业,小豆虫撬动大格局
金冢子镇农业品类原本不少,但多数分布零散、规模有限,难以形成带动效应。如何选准一个扎根乡土、效益显著、真正可持续富民的主导产业?
经过多方考察与科学论证,金冢子镇最终将目光锁定在这条“豆田里的宝贝”——豆丹身上。镇里组织人员远赴江苏连云港、灌云等豆丹养殖先进地区实地学习,并与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达成合作,引入成熟的豆丹养殖技术和经营模式。
豆丹,学名豆天蛾幼虫,在苏北等地早已作为高蛋白食材端上餐桌,深受食客青睐。豆丹养殖过程杜绝施肥打药,天然契合绿色健康消费趋势,市场价每斤超百元仍供不应求。更吸引人的是,采用大棚设施开展“一年三茬”高效养殖,亩年纯收益最高可达4万元,是传统粮食作物效益的30倍以上,土地产出价值大幅提升。
这一产业与金冢子镇的资源条件高度匹配:全镇600亩闲置大棚稍加改造即可复用,资源盘活立竿见影;豆丹养殖劳动强度较低,一名劳动力可管理15-20亩,留守老人、返乡青年均可参与,即便兼顾务工务农,也能获得“双重收入”。
选对发展路径,高效农业焕发“新活力”
金冢子镇选择豆丹,不仅看好其广阔的市场前景,更因它与本地实际高度契合。
豆丹养殖绿色健康,近年来消费需求快速增长,全国市场规模超百亿,仍处于供给短缺状态。推行“一年三茬”大棚模式,可灵活错峰上市、卖出高价,亩收益稳定在2.5—4万元,远高于传统作物。
更重要的是,豆丹养殖在江苏已有十余年成熟经验,imtoken官方下载技术体系完善,山东类似地区也有成功先例,养殖风险整体可控。该项目以大豆种植为基础,不改变耕地性质,却显著优化了种植结构;闲置大棚实现高效再利用;轻简管理特别适合当地兼业型劳动力,助力实现“务工+养殖”双份收益。
“三链”协同发力,党建引领产业兴
发展方向确定后,金冢子镇迅速行动,通过“党建引领、人才回流、服务到位”三链协同,高效推动豆丹产业规模化发展。
技术培训率先行动。镇政府不仅组织外出学习,还多次邀请专家开展集中培训和田间地头指导,累计培训超千人次,真正让农户掌握养殖关键技术。
南报网讯(记者何钢实习生蒋丹)水泥色的墙面,成排的红窗户镶着黄边,再配上红屋顶,历史建筑的精致感扑面而来。昨日,秦淮区厅后街宁中里小区经过消险加固与更新改造,正式回归。107户在外过渡的居民将在3天内陆续拿房,开启历史风貌区里的新居生活。
全面推广的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组织模式,显著提升集体经济和农户参与积极性。例如,金北新村改建20个养殖大棚,为村集体增收超80万元;金润新村以土地入股实现年增收3万元。七位村支书率先建设示范棚,营造“支部带头、群众跟进”的良好氛围。同时政策吸引9名在外能人返乡创业,如三河村周宝利建成20个养殖大棚;“云栖地生态农场”创新推出豆丹主题农旅融合项目,为产业注入新动能。
政府还通过专项补贴、专班服务强化保障,并与江苏大型基地签订保底收购协议,让养殖户“放心养、不愁卖”。短短数月,豆丹养殖大棚已发展至360亩,覆盖26个村、50多家农户,预计年助农增收1200万元。
金冢子镇党委书记邢鹏表示,下一步将延伸产业链,建设深加工基地,开发罐头、速冻品等高附加值产品,打造豆丹美食文化节,构建从生产到体验的一体化产业体系。同时推进标准化养殖体系建设,申请绿色和地标认证,加强科研合作,提升品质与品牌竞争力,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。
金冢子镇以豆丹产业为突破口imtoken钱包最新版本更新内容查询,成功走出一条化解资源瓶颈、实现村强民富的新路径。找准方向、务实笃行,田野终会回报以丰盛馈赠。